天津日报讯(记者 姜凝)杨柳青木版年画、津门蔡氏贡掸、“风筝魏”……9月13日晚,天津财经大学体育场上热闹非凡,作为该校迎新活动之一的“传承‘津’典 财启华章”校园非遗市集在这里举办,天津市近20个非遗项目的文创产品展示于此。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讲解项目历史、文化背景与制作过程,为学生们献上独特的“开学第一课”。活动现场,万余名新生和家长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就是杨柳青年画,上合组织峰会上也有展示”“这些布老虎好精致,眼睛炯炯有神”“今天一下知道了这么多非遗项目的知识,收获真多”“能在葫芦上烙画,我也试试”……记者看到,一个个非遗项目展位上琳琅满目,学生和家长们流连其中,不少人拿出手机拍摄,有些人还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兴致盎然地体验津派刻瓷、葫芦烙画等非遗技艺。
“将非遗融入‘开学第一课’,能让更多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燃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也有利于培育非遗事业后备人才。”天津杨柳青画社工作人员表示。
“我很喜欢传统文化,也愿意用青春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活力。”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学生郭逸航开心地说,并向记者展示自己历时1个多小时完成的葫芦烙画作品。
“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将非遗传承与‘开学第一课’相结合,是希望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在其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不断拓宽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路径。”天津财经大学团委书记曾欣告诉记者,学校会持续聚焦学生成长需求,组织更多近距离触摸非遗匠心、感受传统韵味的活动,让先辈留下的文化瑰宝在校园“活”起来、在青年中“火”起来,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