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等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饶权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万处;完成全国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革命文物资源等调查公布。文物保护状况全面改善,以文物资源为主干,有力支撑长城、大运河、长江、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级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持续投入,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力推进,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有效实施,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整治法人违法、打击文物犯罪、防范安全风险,守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生命线。
深化考古研究,筑牢文明根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批复实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牛河梁、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新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初步建立,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就此透露,“十四五”期间,我国的工作严格遵循“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的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工作要求,持续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取得新的突破。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果丰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西夏陵”项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我国拥有世界遗项,其中世界文化遗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𱊊项。
他还提到,“十五五”时期,将重点推进“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实施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型保护展示项目,推出一批考古发掘、保护修缮、历史研究成果,提升世界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