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吉林省践行“两山”理念,“生态+农业”激活吉林沃土,“生态+能源”探索低碳路径,“生态+旅游”赋能绿水青山,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让我们从“吉林一号”卫星,一同见证吉林在 “十四五” 期间,如何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上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绿水青山成为吉林振兴发展的最美底色。
9月的吉林查干湖,烟波浩渺,芦苇摇曳,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背后,是一场跨越世纪的生态修复行动。如今的查干湖,水域面积达平方千米,水质提升至Ⅳ类,生态修复让当地的渔业资源实现快速增长,当地村民也吃上了“生态饭”。
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能直观地见证“十四五”期间查干湖的生态之变:2020年,查干湖水域已与松花江相连,但此时的水利设施较为简单,整体置换水体需年左右的时间。当地实施了以建设水利工程为核心的生态修复行动,建水渠、修管网、植芦苇……如今,查干湖已实现与松花江、嫩江的连通。一渠贯通南北,三年时间就可将水体整体置换一次。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持续做好水生态治理,全个国家考核断面Ⅴ类及以下水体全部消除,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
生态修复
废弃矿坑“变身”生态公园
守得住水,望得见山。在吉林省梨树县孟家岭镇的一处生态公园,这里曾是一处废弃的矿坑。2020年拍摄到的卫星遥感影像显示,梨树县的采矿企业曾达多家,当年遗留下来的矿坑有个。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梨树县陆续关停了所有不达标的落后矿场,并开始进行生态修复。“十四五”期间,当地矿山复绿面积达亩,并移植万株树木打造生态景观。
“十四五” 期间,吉林省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逐年提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成立之初只、42只增长只、80只左右,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绿色宜居
伊通河畔体验“临海”生活
今月,在长春市伊通河畔开放的肆季南河景区,沙滩和露营让当地市民也能体验“临海”的生活。
“十四五”期间,吉林省持续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在河畔建设塑胶跑道、自行车道等配套设施。如今的伊通河畔,66公里河岸绿道串联起休闲公园、文旅项目,既是市民骑行、散步的好去处,也是城市绿色宜居的 “生态轴”。
“天蓝水清空气好”成为标配,吉林正用一项项生态举措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画卷。
关于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当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