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于朦胧的意外离世令整个娱乐圈和众多粉丝陷入悲痛之中。然而,随着事件细节的逐渐披露,诸多疑点也随之浮出水面,让人不禁对 “抑郁症导致悲剧” 这一说法产生质疑。据悉,事发当晚于朦胧与朋友聚餐,席间氛围融洽,甚至还主动调试投影仪播放新剧样片。聚餐结束后,他独自返回二楼卧室并反锁房门,此时一切看似并无异常。然而,凌晨 5 时 42 分,监控画面却捕捉到他出现在天台边缘,双手扶着护栏眺望远方,仅仅 10 秒后便发生了意外。这一时间线的转变太过突兀,令人难以理解。更为蹊跷的是,在事发现场,窗户纱窗被人为扣开,窗台留有攀爬痕迹,而于朦胧的遗体口袋中竟装有朋友托其保养的两块劳力士手表。这些细节无疑为整个事件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若真如网传是抑郁症发作导致其轻生,那么在如此混乱的状态下,他为何还会惦记着朋友的手表并将其带在身上?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回顾于朦胧的演艺生涯,自 2015 年凭借《太子妃升职记》走红后,他曾主演多部热门剧集,事业一度蒸蒸日上。然而,2020 年后他的作品数量锐减,甚至被传 “雪藏三年”。虽然后来有所复出,但参演作品多为客串角色,戏份被大幅删减。这种事业上的巨大落差,无疑给他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但仅凭这一点,就将其死因简单归结为抑郁症,是否过于草率?于朦胧并非首位因抑郁症离世的明星,乔任梁的悲剧仍历历在目。当时,同样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乔任梁被曝因抑郁症自杀身亡,令无数粉丝难以接受。如今,于朦胧的离世又被指向抑郁症,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面对明星离世这类事件时,我们是否过于依赖 “抑郁症” 这个看似万能的解释?警方已明确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易接受 “抑郁症导致自杀” 这一结论。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性,等待权威部门给出最终的调查结果。在此之前,让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以免对逝者及其家人造成二次伤害。于朦胧的离去,是娱乐圈的一大损失。他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我们在悲痛之余,更应该关注事件背后的真相,而不是让抑郁症成为掩盖一切疑点的 “挡箭牌”。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查明真相,还于朦胧一个公道,也让广大粉丝能够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