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淼
“哇……”突然响起的啼哭声打破了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青岛幼师高专”)托育服务与管理实训室的宁静,大二学生唐玉莹立即冲向智能仿真婴儿床。面对双目赤红、肢体震动的3月龄胆汁质宝宝,她熟练运用竖抱安抚转摇篮式轻拍,41秒内将哭声分贝值从82降至31,远超课程基准线。
青岛幼师高专2023年设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托育专业”),这个“24小时智能仿真婴儿”领养任务,就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智能娃娃”解码跨界实践
“第一次看到仿真婴儿哭到全身发紫时,我的双手都在发抖。但现在通过数据分析,我能预判不同气质类型宝宝的需求,真正理解了‘回应性照护’的意义。”唐玉莹坦言。
“每个‘智能娃娃’都搭载8种内置传感器和精准的数据报告系统,教师在后台可个性化设置月龄、气质类型等参数。通过反复实训,学生不仅能掌握标准操作流程,还能培养出对婴幼儿需求的敏锐感知。”学校托育专业负责人王静文说。
学校将托育课程细化为四大模块:“智能娃娃”的照护实训属于养育支持模块;医学照护模块设置婴幼儿急救、疾病预防、中医推拿等5门课程;早期教育模块创设感觉统合活动设计、婴幼儿游戏指导等5门课程;服务管理模块聚焦托育机构运营实务,培育复合型管理人才。
这几年,少儿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食品营养学方面的专业教师陆续加入学校托育专业。刘玥若是学校引进的拥有中医学背景的教师,她将中医推拿与婴幼儿抚触结合,研发基于不同季节的婴幼儿抚触体系。
教师队伍的跨界实践,培养了一支懂医养、善保教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该校托育专业“医育结合”的写照。
育儿焦虑变成育人养分
胶州市九龙社区广场的梧桐树下,一群年轻父母围成一圈,屏息凝神。学生李佳颖举起一枚“感统训练球”,轻声问道:“宝宝总爱扔东西是坏习惯吗?”她身后的智能显示屏实时跳动着0至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曲线图,“这是1岁左右宝宝探索空间关系的必经阶段,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要做的不是制止,而是引导他们安全地‘扔’”。
社区广场的一角设有“育儿问题收集箱”,箱内塞满五颜六色的便笺:“2岁孩子有分离焦虑怎么办?”……这些来自社区的真实困惑,被学校教师提炼成教学内容,融入课程。“传统课堂往往脱离实际,而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从社区‘问诊’中重构知识体系。”王静文翻开活页教材,内页标注着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拆解的217个能力点,每个案例旁都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校企联合开发的AR照护情景模拟视频。
“学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收集的300余份育儿案例,成了修订行业标准的宝贵素材。3年来,学校师生走进20多个社区开展公益服务,惠及家庭超500户。”学校学前教育学院负责人王晓娟说。
产教融合赋能实训转型
走进学校与幼乐美公司共建的托幼产业学院,科技感扑面而来。学生正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处理“托育机构突发噎食”场景,选择急救方案。系统内置的压力传感器能精确检测海姆立克手法的力度,AI教练即时生成操作评分。这种“数字孪生”实训模式,使照护安全从经验依赖迈向数据驱动。
学校将产业前沿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全对接,确保与行业前沿同步。
每周五下午,企业导师孙晴总会带着“任务包”走进课堂。上周某连锁托育机构遇到的“分离焦虑集体爆发”案例,这周就成了学生的研讨课题。学校实行“院校教师+企业技师”的双导师制,聘请20名行业专家组成“实践导师库”。企业导师不仅参与课程设计,还将真实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选题。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以社区为课堂、以科技为引擎、以产业为纽带,扎根民生需求、拥抱技术革命、融入城市肌理的生动实践。这些既懂科学照护又善沟通协调的‘托育新工匠’,终将让‘幼有优育’的理想照进现实。”青岛幼师高专党委书记李岷说。
关于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当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