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在九月显得冷清。几部新片扑得一塌糊涂,观众都说“片荒”。就在这个时候,一条消息冒出来,《九龙城寨之终章》要开机了。片方想着玩情怀,直接开出700万片酬,只要郑伊健出山一天,客串陈浩南。结果,他摆摆手:“年纪不合适,不想再打打杀杀。”
一句话,像是给一个时代画上句号。而在他转身的背后,留下的却是影迷满心的疑问:这个隐居日本近10年的男人,这些年,到底靠什么生活?1967年,郑伊健出生在香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父亲在制衣厂上班,母亲是家庭主妇。日子不宽裕,但一家人过得挺开心。他小时候迷上了蝙蝠侠。总喜欢在家里披着毛巾跳来跳去,有一次跳到缝纫机上,把膝盖划开一块肉。他妈妈吓得心都要碎。
若不是命运偶尔伸手拉他,他本该像大多数工薪家庭的孩子一样,长大后找份稳定工作,平平过一生。结果,17岁那年在街头遇到星探,被拉去拍广告。一支柠檬茶广告,他在镜头里一笑,清爽干净。观众记住了这个年轻人。
他开始拍广告,但演艺路并不顺。TVB新秀歌唱大赛,连前100都没混进。武术艺员训练班也没撑下来,三个月被淘汰,说是“不善表达”。灰心后,他去公司做了文员。可转机又来了。1987年,他进了TVB艺员训练班,结果却先被安排去主持儿童节目《430穿梭机》。
三年时间,他和小朋友玩游戏,自己也挺乐呵。可心里清楚,这不是长远之路。真正的机会是电视剧《天若有情》。他演一个同性恋反派,压力很大,甚至想退出。是刘青云劝他:“别听别人,你就照自己的方式演。”
这句话让他稳住了心态。他慢慢知道,演员得自己找感觉。90年代,他留起长发,被摄影师刘伟强看中。那时谁都没想到,这个造型会改变他的一生。1996年,《古惑仔》上映。陈浩南穿白衬衫,长发垂肩,淡淡的笑。一眼,就让人记住了。
录像带在内地火得不行,桌球厅里全放这部片。王晶说过:“他的气质,比刘德华还好。”张学友甚至开玩笑说:“我可以让位给他。”一夜之间,他成了顶流。媒体喊他“第五大天王”。可火红的另一面,是争议。《古惑仔》影响太大,不少青少年模仿结拜打架。甚至有人写信给剧组,说“别再拍了,会教坏孩子”。郑伊健心里开始不安,觉得自己被陈浩南困住了。他后来也承认,因为这个角色,错过了做香港青年大使的机会。
可那几年,他也想过突破陈浩南。1998年,他演的《风云》成了年度票房冠军。2001年,《蜀山传》上映,投资近亿,特效放到今天看也不算落伍。他一度站在香港影坛的正中间。只可惜,《蜀山传》之后,他的作品反响越来越差。面对跌落,他没有学刘德华去磨演技,也没像梁朝伟往文艺片深扎,更没像郭富城那样拼命冲影帝。他只是慢慢收了心,把热闹让给别人,自己退到一边,佛系起来。当时,他拍一两部戏,赚够钱,就关门不出。港媒干脆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唐三藏”,说他不拍戏、不露面,就知道窝在家里打游戏。王晶的评价也不客气:“演技合格,靠外形吃饭。”
现实很残酷。2000年以后,香港电影开始下滑,大制作变少。刘德华、梁朝伟靠《无间道》站稳,郭富城苦练演技连拿影帝。而他,作品多,口碑差,渐渐被抛在后面。有人说他“不争气”。可也有人觉得,他是看透了。荣格有句话:“人生的前半段是追求,后半段是回归。”郑伊健或许比别人更早明白了这一点。2013年,他和蒙嘉慧结婚,然后搬到日本。有媒体拍到他们在日本乡下生活。妻子蒙嘉慧干农活,他在一旁待着,两人看上去就是普通农夫。
可别被表象骗了。实际上,他们是“隐形富豪”。郑伊健很早就爱买房。和邵美琪在一起时,大部分房产都登记在她名下,分手时干脆全送她,价值6000万。和梁咏琪恋爱,他买房搬去当邻居。和蒙嘉慧结婚,为了岳父养老,他买下元朗地皮。媒体统计,他和妻子共有7套物业,身家过亿。
这也是他能安心“半退休”的底气。更低调的是,他投资支持妻子在日本开房地产公司。外界看他们是农夫,其实他们在做地产生意。而他定居日本乡下的选择,更像陶渊明。隐居,并不是逃避,而是选择。这些年,他偶尔开演唱会。舞台上,还是那首《友情岁月》。观众眼里全是泪。但他发福了,动作慢了。有人说,他像个大妈。
情怀票卖得动,但观众也会质疑:明星不自律,对粉丝是不是不尊重?他大概无所谓。对他来说,演唱会不是复出,而是和老粉丝的聚会。加缪写过一句话:“真正的自由,是明知道荒诞,依旧选择继续。”郑伊健的松弛,就是这样。57岁的郑伊健,拒绝了700万片酬。也拒绝了再一次回到陈浩南。王晶曾说他“不争气”,确实。若当初多拼一点,他或许能和周润发并肩。可他不想。他要的是日本乡下的小日子。和老婆在院子里忙活,偶尔投资房产,再开几场演唱会。陈浩南留在录像带里。而郑伊健,在现实里活得自在。
他不是刘德华,也不是梁朝伟。他只是郑伊健。蒙田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站在哪个位置,而在于你朝着哪里走。”他没有再往上爬,而是转身。而那一转身,就是他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