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老师的蓝色梦想

人民日报记者 闫伊乔

“水老师,大学4年该如何规划?”每到新学期,总会有学生问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水柏年。

“要先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选好努力的方向。”面对新生的困惑,水柏年从不敷衍,而是翻开抽屉里连续记录17年的《资环专业大学生涯讨论》,分享经验,引导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活。

“真诚地帮助每一名学生”,是水柏年始终坚守的信条。

刚工作时,为了方便辅导学生,水柏年长期住在校园里,学生遇到困难,他都努力帮助解决;收入不算高,但默默资助多名学生完成学业,对有经济困难的学生慷慨解囊;有学生受不了舟山冬天的天气,他就为学生送去棉衣御寒……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接任2011级资环班班主任时,班里不少同学“挂科”,1人面临退学、2人可能留级。面对这样的情况,水柏年为这些学生一一建立“成长档案”,耐心陪伴、真诚引导。

在他的鼓励下,2011级资环班全班顺利毕业,还有不少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毕业多年,学生刘晓依然记着水柏年的叮嘱:“先做人,后做事。”

是教育工作者,也是科研工作者。如何用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学生论文和我的教学项目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更贴近实际。”水柏年如是回答。

他带头创新教学方法,把《鱼类学》《水生生物学》等课堂搬到海洋经济生产一线,探索“生物标本+PPT+翻转课堂+视频+野外实践”的教学模式,承担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任务……连续几年,水柏年所带专业学生的深造及就业情况位居学校前列。

在他的教学中,不仅饱含着对学生的温情与关心,更体现着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念。

浙江苍南县沿浦湾曾因生态恶化导致紫菜濒临绝收。水柏年带着学生扎根海滩,从苍南一路向北直至舟山引种红树林,攻克红树林高纬度区种植技术。团队通过生态修复解决了紫菜养殖“烂菜病”问题,科技指导造林4800余亩,助力渔民亩均收入从不足千元提高到1.3万元。

看到项目入选2023年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典型案例时,学生们激动地说:“是水老师让榴莲视频APP下载观看官网明白,课本上的知识真的能帮助渔民增收。”

年过花甲的水柏年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同时将生态治理新技术应用到“海洋农场”,带领着一届一届的学生,努力追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和海岸生态安全的蓝色梦想。

记者手记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恩师王成海的精神和事迹一直激励着我。”水柏年说,王成海老师鼓励他走上讲台,但在一次科考时为救遇险同事而遭遇不幸,这成为水柏年永远的痛。

从教35年来,水柏年不忘恩师的教诲,关爱和守护着学生们。一本边角磨损的泛黄笔记本,记录的不仅是学生成长之路的点点滴滴,更是一颗始终为学生的赤诚之心。

教师要向下扎根,也要向上生长。向下,是倾听、是帮助,是深夜的一通电话、是一次次的谈心与记录;向上,是托举学生们的梦想、是带他们出海采样、是把课堂搬到海边滩涂。他让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帮助渔民实实在在地增收,是滩涂复绿的盎然生机。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水柏年的学生们也成了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带领自己的学生继续追逐蓝色梦想。水柏年指导种下的红树林,不仅在海岸线上延展成生态的屏障,更在学生的心里播撒了科研创新的种子。

西藏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