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筱晓
近日,某艺人在开封北站下车时,遇到大量粉丝围堵,相关情况引发舆论关注。从网络上传播的视频来看,事发时,现场虽有多名铁路工作人员劝阻、引导,但站台和出站通道依然挤满了举着手机、相机的粉丝,还有人在跟随艺人的过程中摔倒,场面一度混乱。
因粉丝疯狂追星导致机场、火车站“失序”,早已不是第一次。2019年,大量粉丝涌入上海虹桥机场,一处自动步道的玻璃因此被挤碎。今年,杭州萧山机场多次发生违规追星事件,有粉丝在艺人登机后聚集在机舱门口围观拍照,最终导致航班延误。
追星本是个人自由,但当这一行为出现在公共空间时,“自由”就应受到规则和规定的限制。机场、火车站人员密度高、流动性大,任何一点小异常都可能引发大问题。粉丝在这类场所围堵艺人,一是影响整体运转效率,比如拥挤可能导致部分乘客无法及时登机或是正常乘降,导致自身权益受损。二来,人群无序聚集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需要明确的是,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出格的追星行为已涉嫌违法。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应受到警告、拘留、罚款等处罚。如果相关行为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还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近年来,针对各类“饭圈”乱象,多部门出台举措加大整治力度。据此前报道,今年以来,针对粉丝在登机口聚集追拍,进入隔离区后追逐、逗留、拍照等扰序行为,北京首都机场公安局已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行政处罚;针对粉丝强闯出口、堵塞进出通道以及扰乱机舱秩序等行为,浙江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已行政处人。
当管理部门对规则执行较真,当“法不责众”变为“违法必究”,“一群人追星,全社会买单”的现象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不过相比于造成破坏后再处理,提前对“饭圈”的毛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则是问题更彻底的解决之道。
本质上,绝大多数追星乱象都是一条偏离了文化产业发展初衷的畸形产业链造成的结果。在这条产业链上,刷出来的数据能掩盖实际的影响力,虚假的人气能代替真实口碑,眼前的短期利益能否决本该有的长期努力。
在此背景下,无序接送机(站)、刷量控评、拉踩谩骂等表面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实则很可能是资本、演艺机构、粉丝组织等联手的策划与表演。少数人或许因此获益,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部分物质和精神都遭到“收割”的粉丝和不断遭到破坏的线上线下环境。
要给这条产业链“正畸”,绝非仅靠政府监管就能完成,而是要从行业、平台、公众、舆论等角度分别出“药方”,最终形成合力。
可以看到,在对“饭圈”乱象的持续整治过程中,效果已然显现。比如,各网络平台投入大量人力和技术资源建立涉“饭圈”问题处理机制;不少艺人明确发声反对无序追星,其粉丝组织也加强了内部引导;随着舆论场内对“饭圈”问题宣传教育力度加强,越来越多的公众对这一话题有了正确认识,部分粉丝也从狂热中“觉醒”。
毕竟,无论在文艺界,还是其他领域,顶级的追星方式,从来不是靠得有多近,贴得有多紧,而是能在这个过程中“追”上更好、更理想的自己。